歡迎來到北京愛爾斯生態環境工程有限公司
新聞中心
News
愛爾斯微課堂|生態水景工程的構建技術要點分析
如何真正實現水景工程與城市環境的有機結合,構建生態型、環保型、宜人型水景,已成為目前水生態建設的重要問題。針對生態水景構建中需要注意的問題,本文總結了生態水景構建技術要點,如植物配置、生態固堤護岸、生態浮島構建等,旨在為類似的生態水景工程建設提供有價值的技術參考。
生態水景構建要素
常水位確定。在進行綠化種植時應根據水位來合理確定植物種類,例如,荷花就應該種植在常水位以下長期有水的地方,而挺水植物則應該種植在水地與旱地的交界處。慈菇、紅蓼、細葉燈芯草、苔草等有些濕生植物可以種植在水下。
景觀植物選種。生態水景常用的水生植物按照其習性和生長環境要求的不同,可分為沉水植物、挺水植物、浮葉植物,另外還有生于水岸界的濕生植物。在構建生態水景時,不但要根據植物的習性和生長特點來選擇水生植物,還必須全面考查水體環境,結合水體環境特點選擇適宜的水生植物,建立可持續的生態水景。
生態水景工程施工。種植景觀植物時應該先設置合理的常水位,還要結合實際情況選擇適宜的施工技術。在水景工程建設中,常用浮島、圈養,消浪、石籠網、活體柳樁等方式種植水生植物,具體采用哪種方法應綜合考慮植物種類、水體環境以及觀賞需要等。
后期養護。水生植物的生長過程中需要進行必要的養護,大部分水生植物不能過冬,因此,冬季來臨后,會有很多凋謝植物花葉,為了提高生態水景的生態友好性,要及時清除枯葉、枯枝,避免對環境產生二次污染。有些水生植物生長速度過快可能會破壞水體環境,擠占其他水生植物的生長空間,因此,需要注意控制水生植物的生長速度。
生態水景工程施工要點
No.1 景觀植物搭配
季相搭配。不同季節,同種植物呈現的各種外觀被稱為植物季相,在構建生態水景時可以利用植物季相呈現變化多樣的景象,同時呈現不同的觀賞效果。要根據季節的變化合理搭配水生植物,從而確保生態水景的整體質量,生態水景工程常用的水生植物、濕生植物各個季節的觀賞期如下表所示。
生態水景水位設計。根據生態水景工程水體岸邊的水位變化合理選擇水體沿岸植物,盡量選種可以在干濕兩種環境下生存的植物。淺水區可以種植大部分水生植物,可以合理搭配各種水生植物、濕生植物,同時可以適當布設一些山石、構建山、水、地和諧統一的水體景觀。水位較深的位置適宜種植荷花、蓮花等莖稈比較長的水生植物。
水面植物搭配。在種植小型的水面植物時,應該留置合理的空隙,避免水面植物完全覆蓋水面,適當限制某些水面植物的生長,如香蒲、蘆葦等生長繁殖較快的植物。選種中大型水面植物時,應該在重要節點部位合理構建景觀,在其他部位可以搭配各種水生植物構成弧線,可以進行大色塊種植。選種生態型水面植物時需要重點關注植物的生態凈化作用,盡量選擇生長速度快、根系發達的水面植物,如蓮花、黃鳶尾、蘆葦、千屈菜等。
場景配置。景觀結點部位的植物搭配:節點是水體景觀的關鍵組成部分,如橋頭、親水平臺等。濕地景觀植物搭配:應該結合生態水景工程種的濕地施工要求和觀賞性要求,選擇合適的景觀植物。用喬木、灌木和草的混合種植營造具有層次感的場景,例如石菖蒲、花葉菖蒲、萍蓬草等植物。庭院景觀植物搭配:盡量選種易打理、觀賞性強的植物。灘涂植物構成:以生態保護作用為首要考慮因素,選擇能有效保護原生態的植物。
No.2 生態固堤護岸施工要點
施工技術基本原理。生態型固堤護岸是指結合生態、美學等方面的知識和技術,構建出生態環保型涂裝堤壩、水岸,以實現水體和堤岸的生態和諧統一,從而有效保證水體景觀環境的可持續發展。
主要施工技術。生態固堤護岸的應用可以有效加固堤岸,同時構建生態水景,目前常用的生態固堤護岸施工技術包括以下幾種:①木樁施工:利用比較堅硬、韌性較好的木制樁體加固堤岸坡腳,如松木樁體、竹制樁體等,有效加固堤岸,減少水體沖刷對堤岸結構的影響。②活體柳樁施工:可以在堤岸邊沿種植活體柳樁,起到固堤護岸作用,有效減少水土流失,美化堤岸邊坡。③石籠網施工技術:可以將種植土、礫石頭等裝入鐵絲制成的石籠網中,在石籠網中種植水生植物、呈梯形堆放石籠網,構建穩定的堤岸加固結構,該技術常用于河道護坡加固。④袋裝土護岸:將纖維織物袋呈臺階型堆砌在堤岸上,并在袋裝土上種植植被,起到固堤護岸作用,還可以改善堤岸的生態環境,營造優美的景觀效果。
石籠格網擋墻
斜坡式生態袋護岸
生態固堤護岸技術的優勢。常規的固堤護岸方法主要考慮防洪調水等基本功能,而生態固堤護岸技術在防洪調水的基礎上增加了生態景觀功能。傳統的堤岸斷面、線形比較規整、而生態堤岸的斷面變化較多,與自然更加和諧統一。常規的固堤護岸技術主要采用鋼材、塊石、水泥等材料,水區與地面之間沒有通道,這樣不可避免地會影響自然生態。而生態型固堤護岸選用的材料多為天然材料,對于生態環境十分友好,更有利于生態體系交換和水景工程塑造。
生態浮島施工要點
生態浮島施工原理。水體中的營養過剩會導致水體富營養化污染,生態浮島施工的基本原理是依靠植被根系的營養 吸納作用凈化水體,同時構建水體景觀。
生態浮島材料選用。工程實踐中常選用PVC管道、泡沫、竹籃構建生態浮島。塑料泡沫浮島比表面積值大,可以為景觀植物的提供更充足的生長空間,從而有效節約成本;其主要缺點是容易破損,不耐高溫,如果泡沫破損會對環境造成污染,因此,塑料泡沫材質的浮島只可用于水質較差或對環境要求不高的水體。PVC管道式浮島造價較低、材料獲取方便,但 PVC管道式浮島對于景觀植物的要求較高,可選的植物種類較少,其只能用于水質良好的水體?;@式生態浮島結構靈活,成型良好,但其建設成本較高,單位面積造價高,且后續維護難度較大,常用水流緩慢或水體平靜區域。
塑料泡沫式浮床
生態浮島景觀植物選種。生態型浮島必須同時具備綠化環境、凈化水體的作用,因此,生態浮島通常選種根系發達的水生植物,常見的植物包括水枝柳、海壽花、燈芯草、紅艷蕉等。要根據植物的抗寒性合理選擇根系比較粗壯的植物,以確保不同季節的景觀綠化需求。應該根據種植器皿、種植盆的尺寸合理選擇植物,種植籃需要進行鏤空處理,使植物根系可以順利延伸,確保植物的存活率和水體凈化作用。
浮島的養護管理。生態浮島建設完成后,種植在浮島中的景觀植物需經過一段時間的生長才能真正發揮其綠化和凈化作用,而生態浮島植物生在富營養水體中,因此,不需要進行人工施肥,只需要及時清理枯葉即可。隨著植物的生長,浮島上的植被種類越來越豐富,也可能會產生各種病蟲害,因此,應該做好生態浮島后期維護,定期清理病蟲害植株,保障植物的順利生長。浮島植物如出現病蟲害,應盡量少用或不用殺蟲藥,可以手動割除已被病蟲侵蝕的植株,同時避免殺蟲劑帶來的水體污染。
來源:科學技術創新 期刊
掃碼關注愛爾斯生態